鄧建軍是我院校友,屬于職教畢業生,其成才起點是在我院中專時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其成才之路和人才類型符合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向,建設以鄧建軍“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是我院“特色興校”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我院核心競爭力、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以及畢業生未來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現就貫徹《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大綱》提出以下意見:
一、全院師生要充分認識建設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的重要意義,積極參與特色文化的建設,全面構建,全員參與。
二、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必須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將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成為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求的特色文化。
三、要準確理解“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鄧建軍精神。鄧建軍十幾年如一日忠誠于自己的技術工人崗位,立足崗位創大業,并從中感悟到了工作乃至人生的樂趣,此為“愛崗”;面對大量引進的國際先進生產線,鄧建軍刻苦鉆研,所作的大量工作筆記成為大家經常翻閱的“辭典”,在復印技術尚不普及的年代,為一本近300頁的專業書籍,鄧建軍等三人分工整整抄寫了兩個星期,此為“敬業”;鄧建軍以一中專生起步,苦學業務,每晚強制自己看兩個小時專業書籍,以終身學習的理念,成長為國內赫赫有名的高級技師,此為“自強不息”。鄧建軍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職業人身上的具體體現。全體教職員工都要立足自己的崗位,不斷鉆研,努力把所在崗位的工作做到極致,無愧于自己的崗位。全體同學在校期間就要樹立職業目標,努力學習,苦練技能;畢業后無論到什么崗位,都要象鄧建軍那樣刻苦鉆研,努力創新,向著高精尖的目標前進。
????四、在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建立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現代職業教育的質量觀、人才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文化素質相對較高的群體進入了本科院校,而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群體進入了高職院校。我們的高職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大眾的教育,是面向弱勢群體的教育,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教育。我們重在培養人而非篩選人、淘汰人。我們要糾正原來那種教育質量標準由教育者(教師和學校)來規定的做法,建立起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的現代教育質量觀,把教育質量看作是教育滿足客戶(家長、學生、國家、社會、用人單位等)需求的能力。我們要針對生源質量和客戶需求調整我們的思路,制定適應時代變化的高職教育質量標準。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信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成才,堅信把更多的學生培育成合格的人才與培養少數精英人才同等重要。只有認真研究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并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的質量觀、人才觀,我們的學校文化建設才是務實的,才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才能真正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五、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是開放的、不斷納新、不斷創新的文化。我們要努力繼承民族的優秀傳統,及時吸納改革開放時代的新元素。作為直接為企業培養職業人才的高職院,我們尤其要積極引進相關企業的優秀的企業文化,同時強化我院各專業的專業特色,以形成各專業的專業文化,把我院學校文化向職業性方向推進。我們要積極引進高雅藝術等各種積極的文化元素,形成核心、主流文化為主,多元文化色彩紛呈的學校文化局面。
六、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文化,同時又是具有超越性的文化。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倡導學生樹立更高的人生目標,鼓勵學生認準這一目標終身學習不懈追求超越自我。
七、縱觀我院辦學歷史,剖析我院文化建設現狀,將我院文化建設放到時代大背景尤其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這一背景中去考察分析,基于現代職業教育的質量觀人才觀,著眼于學生、學校未來發展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我們把我院學校文化建設大綱的內容概括為:一種精神,三大原則,三種素養,十大途徑(見圖示)。

?
學校文化建設大綱圖示
?
?
(一)要認真研究鄧建軍“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精神與職業素養、職業能力之間的關系。
鄧建軍之所以能夠成功,在于他“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多年始終不渝地堅持這一精神,使他獲得了八大職業核心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交流表達能力、數字運算能力、革新創新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鄧建軍精神不僅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我院乃至整個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要認真研究我院的辦學理念、辦學指導思想以及校訓與鄧建軍精神之間的關系。“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是我們的辦學理念。我們既要強調師資、設備一流,更要強調培養出來的人才要以鄧建軍為榜樣,經過若干年的實踐鍛煉水平一流。我們要強化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雙證融通,產學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資源共享,集約化辦學”這三大特色,努力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學院的核心競爭力。“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這一辦學指導思想,明確了我們要培養的人才主要是像鄧建軍一樣工作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具有鄧建軍一樣的職業道德品質,具備鄧建軍那樣的高技能。誠信、篤實、勤儉、創新的八字校訓,既是我院幾十年辦學經驗的總結,也是鄧建軍精神在辦學中的詮釋。誠信、篤實,就是要求我院師生具備鄧建軍那樣的誠信人品和篤實作風,具備鄧建軍那樣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勤儉、創新則要求我院師生在從業過程中要像鄧建軍那樣勤懇、儉樸,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站在時代前列,以創新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勤儉立事,創新立功,篤實立德,誠信立人,八字校訓為我們指明了事業成功和人格完善的道路。
(二)要認真貫徹學校文化建設的三條原則。
真正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要讓人體驗美好、體驗崇高、體驗成功、感受尊嚴。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校文化建設必須更加強調以人為本。要認真研究高職學生的現實狀況和存在問題,按照國家、時代、社會對高職生培養目標的要求確定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的內涵。依據以人為本這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結合時代要求,我們從鄧建軍精神中演繹出三大原則:第一,促進自信、自強、自立原則;第二,創新、創業原則;第三,高等性、職業性原則。
促進學生自信、自強、自立是我院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也是我們學院所有工作必須堅持的原則。從小在艱苦環境中長大、踏上工作崗位時最高學歷僅僅為中專的鄧建軍是自信、自強、自立的楷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進入高職院的學生,要特別強調自信、自強、自立教育,讓高職生自信起來,這是高職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唯有自信,才能自強;唯有自強,才能自立。我們要為高職生創設一個充滿鼓勵、其個性尤其是創造力(哪怕是很不起眼的創造力)受到充分尊重的良好環境,幫助高職生挖掘自身的潛力,發現自身的亮點。我們要充分考慮高職生在理論學習方面的不足之處,努力引導大家在提高自身技能、提高動手能力方面下功夫,從小處著手,向大處努力。通過我們有意識、有目的的誘導、培養和環境的熏陶,讓高職生真正成為一個自信的人,一個自強的人,一個自立的人。
創新、創業、創優是我院學校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的第二條原則。鄧建軍自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爭一流,在本職崗位上創優;學習知識,改進技術,勇于創新;刻苦鉆研,艱苦奮斗,崗位創業——被江蘇省委稱作是新時期江蘇人“三創”精神的杰出代表。創新、創優、創業已經內化為鄧建軍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內在需求,既是對鄧建軍成才之路的概括性描述,也是時代對高職院以及高職院師生的必然要求。創新是自主的,源自人的個體,是個體追求幸福與完美人生的沖動,因此,創新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是創新的文化。我們要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標:爭取成為鄧建軍式的教師和鄧建軍式的技能型人才;在這一共同愿景的引領下,我們要養成團隊合作作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相互信任,并形成對創新的有效激勵機制。創業是指發現某種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某種技術,利用或借用相應的平臺或載體,將其發現的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的技術,以一定的方式,轉化、創造成更多的財富、價值,并實現某種追求或目標的過程。它既包括像鄧建軍那樣樹立遠大目標、立足崗位創大業,也包括自己創辦企業式的創業。我們要大力弘揚以解放思想、敢冒風險、與時俱進為主要內涵的創新精神,大力弘揚以勇于攀登、爭創一流為主要內涵的創優精神,大力弘揚以艱苦創業、自主創業、全民創業為主要內涵的創業精神。我們積極提倡與專業、行業、企業結合,充分利用專業知識,充分利用相關行業和相關企業的資源進行創新、創優、創業。各部門都要有意識地樹立創新、創優、創業方面的典型,對新點子積極鼓勵,對優秀者及時褒獎,對創業方面的嘗試積極配合并有效推動。惟其如此,才能形成創新、創優、創業的氛圍。
有別于中職教育,我們高職教育必須具備高等性。所謂高等性原則就是指通過我們學校的培養加之踏上社會后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使我們的畢業生具備像鄧建軍那樣的高素質、高技能。有別于一般本科教育,我們的高職教育還必須強調職業性。所謂職業性原則是指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必須緊緊抓住職業素養中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技能、職業行為習慣三大要素來開展。我們要在與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過程中導入相關行業、企業的文化,實現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行業文化的對接、融合,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三)要認真研究如何全方位培養訓練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根據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要求、高職院學生的培養目標和鄧建軍的成才軌跡、人才特點,研究了學術界和企業界對職業素養概念的各種觀點,我們將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技能、職業行為習慣作為職業素養的三大核心內容。鄧建軍是職業道德的楷模,具有一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有口皆碑的良好職業行為習慣,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強化鄧建軍的這些特點,通過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使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的培養固化為一種制度,將這三大核心素養的培養分解到各種課程和各種課外活動中去,融入從新生入學到學生畢業的全過程。
(四)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滲透鄧建軍精神,貫徹學校文化建設的三大原則,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我們把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的途徑概括為十個方面:(1)思想宣傳;(2)黨建工作;(3)兩課教學;(4)專業建設及教學改革;(5)學生德育及日常管理;(6)第二課堂;(7)師資隊伍建設;(8)教育教學研究;(9)后勤服務;(10)社會服務。在此基礎上,廣大教職員工要積極開拓學校文化建設的新途徑新載體,以發揮特色文化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作用。
八、院黨委書記和院長是我院學校文化建設的首要責任人和主要推動者,要積極研究思考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一系列觀念問題,積極支持鄧建軍學校文化研究會的工作,組織編制以五年為一個周期的建設規劃,積極組織、引導全院師生參與建設,以保證我院文化建設全員參與、全面開展,從新生進校到畢業離校全程育人,將學校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九、學院各部門和全體師生要充分認識以鄧建軍精神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真學習大綱,領會大綱精神,立足本職崗位,積極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為把我院建設成為省內優秀、國內一流的高職院而努力奮斗。
??????????????????????????????????
??????????????????????????????
?
?
二○○七年六月六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