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盧劍偉的相識,從三顧茅廬的故事開始。
第一次找他,他說:“不想被宣傳。”第二次拜訪,他說:“擔心被宣傳。”第三次硬著頭皮再找他,并說我們想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他才勉為其難答應接受采訪。同事對他的評價是:“低調”,學生對他的評價是:“很牛”,受他捐助的孩子對他的評價是:“很暖”。他就是盧劍偉,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軟件技術專業的一名副教授。
一、與學校共同成長的信息化專家

2020年6月,盧劍偉受邀進行網絡直播,面向全省宣貫兩化標準
翻開盧劍偉的個人資料,入眼最多的是“專家”二字,國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評估師、工信部兩化融合持證高級咨詢師、江蘇省智能制造專家、江蘇省地方標準《兩化融合實施指南》(DB32/T3645-2019)主筆人、河南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委會”專家委員、常州市工信局評審組專家、鄭州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年紀輕輕的80后竟有如此多的專家頭銜,讓人不禁疑惑:專家的名號是不是唾手可得?第一次采訪他時,還未開口,這種疑惑便打消了。盧劍偉雙目炯炯,早生的白發卻不似其年齡,許是他的黑發青春鋪就了這條專家之路。
歷年來,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延續著以老帶新促青年教師成長的優良傳統。2003年8月,大學畢業的盧劍偉來到學校任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時任軟件教研室主任的高佳琴作為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被安排一對一指導盧劍偉。高佳琴說當年每次見到盧劍偉,都會有點緊張。“因為他隨時帶個筆記本記錄我說的每一句話,和他講話時都要再三斟酌。”被問及緊張的原因,高佳琴忍俊不禁。
在之后的17年,他和學校共同成長。入職時,學校剛從常州輕工業學校升格為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一年多。歲月流轉,如今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已更名為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全校上下洋溢著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熱烈氛圍。曾經的小盧也成長為副教授,厚積薄發,碩果累累。以第一作者身份主要負責的課題有數十項,參與課題十余項,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多篇,擁有二十多項知識產權,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賽特等獎、一等獎2次,二三等獎和省級獎項二十多項,近三年科研到賬經費超過200萬元,多次獲得學校以及常州科教城的表彰。

2013年12月,北京大學百年禮堂,全國信息技術大賽特等獎頒獎現場
因工作需要,盧劍偉時常穿梭在現代化的企業工廠中。他卻說,自己心中最為向往的是古代文學里的世外桃源,白衣少俠,對酒當歌,他憧憬那淡泊恣意的神氣。
二、與“器官捐獻第一人”的兩面之緣
2007年,盧劍偉去貴州出游,邂逅“器官捐獻第一人”程德忠。
多年前,貴州工人程德忠將自己所有能捐的器官都交付于一紙合同,百年后把自己的身體器官捐個“一干二凈”,一開始被大家笑成“瘋子”,后來被評選為“感動中國”候選人。“與程老先生的結識實屬偶然,但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盧劍偉直言這位僅有兩面之緣的程老對他影響深遠。
“第一面”是在2007年8月的一個夜晚,盧劍偉去超市購物,他正推著購物車來到食品區,遠遠看到一位老人在和一名中年男子交談。老人穿一件泛黃舊T恤,脖子上掛著一個吊牌,雙手捧著一本文件夾。聽老人說話的男子有點不耐煩,擺擺手走開了,老人搖搖頭慢慢合上了文件夾。這時,老人發現了盧劍偉,猶豫片刻后走過去自我介紹,文件夾里是媒體關于老人慈善的報道、他捐助證明的復印件以及關于眼角膜捐贈的剪報。他正在超市推行自己的“一元錢慈善計劃”——每人奉獻一塊錢,資助眼角膜捐贈事業。
“真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我們站在食品區交談,直到超市打烊才不舍地道別。”盧劍偉回憶和程德忠第一次見面時的細節,他們互訴慈善觀、公益心,越聊越投機。盧劍偉頗為感慨,六十多歲年紀的同齡老人正享受著天倫之樂,程老卻還在為更多人的健康和幸福奔波勞累,甚至還要承受一些冷言冷語。分別時,盧劍偉掏出一塊錢硬幣雙手恭敬地遞給程老,就與老人匆匆告別,并相約離開前登門造訪,向老先生學習、探討更多公益慈善的細節思考。
“第二面”是在盧劍偉離開貴州的前一天,他專程去了趟程老的家。老人喜出望外,緊緊拉著盧劍偉的手,講述幾十年來做慈善的經歷,以及很多公益方面的構想。兩人相談甚歡,盧劍偉在老人那本寫滿愛心的本子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老人一定要他再寫一句話,盧劍偉就引用了自己公益博客上的一個文章標題“慈善是一種責任”。
兩面之后,盧劍偉說他們未再有機會見面,程老對他來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個陌生人在盧劍偉的心里撒下了一顆公益的種子,種子慢慢長成參天大樹,長成他的世外桃源,他在其間修籬種菊,自得其樂。
三、他說“盧叔叔”這個稱號比“專家”更重要
6月15日,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收到了一封來自靖江市生祠鎮三圩村村民委員會的感謝信。信中寫到:“由于我村蔣家棣9組道路路況較差,道路兩邊未安裝路燈,百姓夜間出行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為了改善現狀,2019年下半年,蔣家棣村民決定在道路兩邊的電線桿上加裝簡易路燈。但是由于缺乏資金,項目遲遲未有進展。直到2020年年初,貴單位盧劍偉副教授在得知家鄉實際困難后,主動捐贈1萬元現金,為道路兩側安裝了路燈。為此,我們村委會代表蔣家棣村民向貴單位及盧劍偉副教授表示感謝。”這封官方感謝信使盧劍偉的公益故事公之于眾。
“這不是盧老師第一次收到感謝信,他收到過很多小朋友的感謝信!”與盧劍偉熟悉的同事悄悄透露給我這個信息,刨根問底之下,盧劍偉終于妥協,不情愿地拿出一個陳舊的檔案袋,里面裝得鼓鼓囊囊的。在他再三叮囑“請一定要保管好,這些信件對我來說很珍貴”后,我小心翼翼地拆開檔案袋:
“收到李老師轉交毛毯一床,謝謝盧叔叔。2012.12.7”
“今收到江蘇盧劍偉叔叔的資助款1000元整。謝謝盧叔叔,我會帶著這份動力好好學習,更加努力。2018年10月29日。”
“這是我從小到大以來收到的第一筆來自陌生人的資助1000元,我想向盧叔叔表示真誠的感謝。”
“我是xxx,我已經收到盧叔叔資助的1200元,班主任將200元給我當生活費,1000元當下學期學費。謝謝您。”

盧劍偉收到的部分感謝信(涉及受捐助孩子隱私,未全部拍照)
歷經數年,小朋友們的筆跡依然稚嫩可愛,在微微泛黃的信紙上閃爍著、跳動著。
“幾乎沒人知道我捐助小孩的事。”盧劍偉十多年如一日持續捐助貧困孩子讀書,第一筆千元以上的捐助發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在社交平臺MSN上,有網友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了“愛心父母團”活動,目的是助養汶川地震的孤兒。他第一時間報名,結對了北川縣的孩子。當被問起這些感謝信的來龍去脈和捐助細節時,盧劍偉依舊支支吾吾,不愿多做分享,這大概與他從小艱苦的成長環境有關。
“我的成長過程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有朋友、親戚、老師等等。我對幫助過我的人一直有感恩之情,捐助小孩讀書是我表達感激的一種方式。”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當生活報之以痛,盧劍偉用“盧叔叔”的方式報之以歌。
四、寄感謝信的小朋友們已是奔涌的后浪
整個采訪過程中,盧劍偉始終保持謙虛、婉拒的態度,但問及受資助小朋友的現狀時,他立即雙目放光,掏出手機打開一個視頻。畫面是一個麗江高三女生在接受電視采訪,她乖巧地講述著取得優異成績的心得。這個女孩后來考取了云南民族大學,盧劍偉從她初一捐助到高三畢業。她是盧劍偉捐助的十幾個小朋友之一,這些小朋友在信件中和盧叔叔分享生活學習中的點滴、傾訴遇到的困惑、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在厚厚一疊信件里,被不同筆跡寫得最多的話語是“謝謝您的幫助,使我的家人減輕了負擔,我可以繼續讀書”。
緬邈歲月,繾綣平生。小朋友們和盧叔叔說:“我看您來信內容很多都跟科技創新、創業比賽有關,我以后也想去創業,越難的事,就越該闖一闖!”他們覺得盧叔叔不僅給他們帶去了經濟資助,而且通過信件、電話等方式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通過盧叔叔自己的奮斗故事激勵他們,啟發他們敢想敢做、創造未來。他們的盧叔叔在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踐行著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這份關心祖國下一代的責任翻山越嶺,去到遠方,呵護慰藉了大山里的孩子們。
小朋友們對盧叔叔說:“我是幸運的,遇到了您,不管生活多么艱難,我會笑著前進。”通過自我拼搏和接受五湖四海的“盧叔叔們”的愛心灌溉,大山里的孩子們茁壯成長為祖國所需的新時代有志青年。有的還在用功讀書,有的考取了理想大學,有的已覓得稱心的工作。
“知道這些孩子現在過得都挺好,我就知足了。”盧劍偉說這話時,我不禁聯想到宋人謝恵連在《目箴》中所言:“氣之清明,雙眸善識。唯道是視,瞻彼正直。”白衣翩翩,心有錦緞,他在心中的世外桃源里種下了朵朵小花,勤修施肥,小花朵茁壯成長,朵朵開花匯成花海。
五、他給公益披上炫酷的“科技”外衣
細究盧劍偉的“專家”之路,始終走在行業最前沿,圍繞他所熟悉的“信息化”專業領域開枝散葉,用信息技術服務于各行各業,2009年至2013年主研智慧物流,2014年至2016年主研智慧養老與醫療,2017年至今主研智能制造與兩化融合,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盧劍偉做科研有些與眾不同,熱衷公益的心暗藏其中、不言而喻。“我想把科研與公益有機結合,這幾年做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希望將先進的信息技術、管理思想服務于社會。”盧劍偉十分感激學校各類政策引導和制度支持,比如科研崗教師政策。2018年他成功申請成為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第一批科研崗教師之一。
科研崗教師需要完成的教學工作量大幅減少,使他能更加專注地做科學研究。他留意到患者外出做康復訓練的不便,與學校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其他老師共同研發校企合作項目——在線康復平臺,這款康復界的“神器”自2016年6 月上線以來,陸續更新了各類骨折、術后護理等近30種常見病(手術)的院后(術后)康復護理方案80多個,患者隨時隨地可進行訓練。必要時,還有專業的康復治療師遠程在線實時指導或上門服務。
他留意到出租車行業中活躍著一群愛心司機,他們主動為需要的群體提供免費接送服務時,常常被誤解,志愿行為也無據可依。盧劍偉就與學生一起研發公益車隊愛心量化與點贊軟件,為出租車司機重新設計服務卡,引導接受愛心幫扶的乘客掃描二維碼點贊,為公益車隊提供一個記錄善舉的智能平臺。
公益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科技是他心愛的寶劍。靜謐的世外桃源里,白衣少俠仗劍緩步,在漫山遍野的花海里凌空翻轉,劍鋒所指,金石為開。




